位置: 首页 > 行情 > 正文

踏寻红色印记,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走读河源”!-世界资讯

来源:读创   发表于: 2023-07-02 11:25:0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在中国共产党102周岁生日之际,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举办“新时代文学走读河源”红色文化创作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成员为罗湖区作家协会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团员们在南粤大地的青山绿水间追忆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洗礼,收益颇丰。

此次“新时代文学走读河源”创作活动着重对河源市东源县的英雄之乡黄村镇、阮啸仙故居及纪念馆,有“岭南第一古镇”之称的龙川佗城,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何新屋等红色革命旧址进行了寻访。


(资料图)

走读团首站来到英雄之乡——黄村镇。在黄村镇委、镇政府,走读团与当地领导、革命英雄后裔、推红会成员及乡贤交流座谈。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向黄村镇赠送了由罗湖作协组织出版的南方叙事丛书第二辑。在黄村镇,团员们走访了黄村革命陈列馆、黄村下漆村四烈士革命旧居、黄村崇伊中学、黄村邬洞村四角楼(原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旧址)、黄村永新村永秀塘(原中共后东特委旧址)、黄村板仓村岭南红嫂陈亚长旧居等。了解到,在黄村镇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过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如中共后东特委从1942年至1946年初,有5年多的时间常驻永新村文秀塘,领导东江上游八个县的党组织建设及武装斗争;从1945年10月到1946年11月,有江尚尧、周立群两位县委书记壮烈牺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76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烈士也不少;从1946年至1949年5月,在不到3年的时间,当时黄村地区人口不足四万人,就拉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队第四团,共1600多人的主力团。这支黄村人民的子弟兵队伍,为解放东江地区乃至广东全省,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黄村革命陈列馆、下漆村四烈士革命旧居到百年崇伊中学、黄村邬洞村四角楼(原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旧址),团员们从细节中钩沉历史,无一不被身边活生生的故事感动。

此次,陪同大家的,有专程从深圳赶回的黄村籍退休干部、推红工作组组长、原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办事处调研员邬国强和黄村籍退休干部、推红工作组副组长、原深圳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黄国新、推红工作组成员、原河源市侨联主席程金清等前辈。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全镇辖下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目前有5 处“河源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分别是黄村革命烈士陵园、永新文秀塘后东特委旧址、邬洞四角楼中共河源县工委旧址、宁山马肩坳战斗遗址、梅龙石楼中共河东分工委成立旧址。建国后,东源县评划黄村镇共有革命老根据地34个。

黄村不仅山清水秀,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人们,更让人可亲可敬。除了老一辈黄村人,同行者还有新生代——青年作家邬亮。两年前,邬亮以黄村为背景,以革命烈士真实史料为依据的《粤黄风云》,位列海天出版社2021年“人气榜”图书榜首。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彰显了粤东革命老区黄村的红色基因。其中“岭南红嫂”——一位普通客家妇女陈亚长义薄云天的壮举尤为令人动容。

一路步行,脚步在黄村板仓村岭南红嫂陈亚长旧居前止步。我们看到了那处保护共产党人丘国章的小屋。就在那个紧急关头,“岭南红嫂”陈亚长冒着全家11口人的性命危险,不惜牺牲自己的清誉名节,利用当地男人不能见陌生女性胴体、否则就要倒大霉的风俗,在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时刻,以冲凉为由将丘国章藏于身后,最终化险为夷。

如今,小屋已经破旧,屋外古树参天,静默无言。然而,红色基因仍在延续。在陈亚长小姑子80余岁老阿婆和陈亚长孙女、惠州市第十五小学校长黄秋红的泣泪描述中,英雄依然鲜活。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团员们听到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新名词——推红组。河源市东源县副县长具锦标介绍说,黄村推红工作自2021年3月开展以来,新发现和挖掘了数十处需要申报确认的革命旧址、遗址,数十个革命历史人物史料和数十条革命事件线索。工作组正在紧锣密鼓编写《红色黄村》史料集,并申请成立“东源县黄村推广红色文化研究会”,把“推红”做成一项黄村人的事业。

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表示,此次在罗湖区文联指导下开展的新时代文学走读活动深入河源,走近革命现场,采撷历史中令人感动的细节,感受革命英雄的动人形象,是一次很实在的到人民中去的学习机会,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红色印记经过岁月沉淀亦必将结出文学的果实。(图片由吴忠平拍摄)

审读:喻方华

关键词:

上一条:绍兴市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当前观点

下一条: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