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行业新发展背景下,猪周期未来又该如何判断?带着各类问题,国内畜牧养殖产业链的众多企业近日云集河南南阳,在刚刚结束的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中寻求答案。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会议现场感受到,当前畜牧养殖企业对成本把控、科技赋能极其关切。包括牧原、新希望、唐人神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现场分享了各自在企业传承、生产经营、降本增效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降本”将是养殖业生存之本
(资料图)
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期待已久的周期反转行情,仅经历5个月盈利期,就再度陷入亏损区间。
这背后,面对多变的世界政经环境及新时代下行业的全新发展格局,中国畜牧饲料产业和农牧企业经营面临巨大考验。
本次论坛上,“降成本”成为行业企业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当前还按照猪周期理论养猪,就是死路一条。行业唯一关注的就是成本,就是资本。”对于猪周期波动影响的话题,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分析,过去猪周期产生,是市场供需矛盾带来的。因行业价格下行,市场供给增多后,养殖户就自愿宰杀母猪。而母猪减少,价格上涨后,就又把肥猪留下来做母猪产能。但现在无论市场是否亏损,都有大量资本投入新建产能,周期的概念已经弱化。
正大集团副董事长白善霖在分享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也提及,中国猪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从产业宏观角度看,发展是靠规模的扩张。但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新时期,只有做强,才能做大。行业已经真正到了苦练内功的时代,只要把企业的内功练好了,不管行情如何变化,不管疾病威胁有多大,都能够向前迈进,能够远行。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也分享,“当前企业要活下来,就要关注成本。”他提及,近期公司成本获得下降,主要得益于深入一线对饲喂过程进行把控。
“从近五年行业情况看,转型升级、提档加速已经呈现出这几个特征,一是生产方式规模化,二是设施装备智能化,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四是领导决策数据化,五是中央模式链条化。”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认为,目前国内养殖行业已经进入成本竞争白热化,未来企业不论规模大还是小,拼的只有两条,一是成本控制,二是资金链安全。
他表示,现在行业企业成本控制差距非常大,将来较高成本的企业,可能最后就会被淘汰。为了降低成本,目前豆粕使用减量化也成为行业基本特征,此外玉米也有高粱、小麦、大麦等作为替代品。在市场比价关系发生变化时,替代品的使用能协助企业更好降低成本。
牧原目标零豆粕添加
提及降成本,行业龙头牧原在本次论坛也做了充分分享。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演讲中提到,目前公司生猪饲养成本平均成绩,和丹麦相比头均仍有600元的差距。但如果仅把养得好的猪批次进行对比,目前牧原也能赶上丹麦猪的水平。这就说明,养猪内部成本控制空间非常大。
“这个差距就是机会。我们的难点就是寻找突破口。”秦英林称,生猪产能规模越大,成本控制的潜力就越大。
目前牧原基于成本把控目标,已将技术创新、科技武装几乎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秦英林举例,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生猪营养是过剩的。而通过精准配方,企业实现了精准饲喂、精准计量,完成了低豆粕应用。牧原实施低豆日粮技术后,2022年饲料豆粕用量占比为7.3%。
2021年时,牧原向全国共享了低豆日粮技术。秦英林认为,要倡导商业文明,实现开放共享、共同发展。牧原低豆日粮技术如果在全国推广,一年预计能节省2000万吨大豆进口,节约1.5亿亩土地,减少氮排放84万吨。
作为行业破局者,牧原降低饲料成本的愿景远不止于此。
目前牧原已开始研究如何做更低成本的生物合成氨基酸,进一步支撑成本下降。目标在当前低豆日粮的成果上,进一步突破到实现零豆粕添加的愿景。
新希望董事长现场带货
作为行业二代接班人中的成功代表,新希望董事长刘畅也现身论坛做主题发言。
“闺蜜会问我,为什么做了养殖行业还要打扮那么时髦。但我觉得爱漂亮跟行业没有关系,甚至觉得一些养猪同行的衣服设计不够好看。今天的农人跟过去的农人本质已经改变,他们是有契约精神的,是有专业技术的,应该体体面面。”演讲中,刘畅表达了自己对行业的新观点、新看法,她认为,今天的养猪场可以看成是一个妇产医院,工作人员早已不仅仅负责饲喂,而是护士、是医生,更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他们当然值得被尊重,更有自由去时髦。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样化的人才结构,最后才能够实现企业期待的有机生长。
提到有机,刘畅顺势带起货来。
“这些都是我自己家里会经常吃的产品,PPT上有二维码,大家可以扫码看看。”演讲中,刘畅以图片展示了新希望旗下有机循环农作概念的朝日牛奶、火腿等高端产品。她举例,朝日牛奶是完全用日本技术生产,包括农作方式、包装方式都非常绿色环保、有态度。这款产品会出现在上海高端咖啡厅,会出现在盒马、Olay等高端超市。“我认为它不光有质量、有品,有口味,也更是一款有态度的产品。”
谈到传承,刘畅认为,自己跟父亲最大的不同是因为时代的不同。新希望是典型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时代给予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们的时代也有我们的背景和机遇。”
她提到,传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传承这件事是一个过程,是一群人的前赴后继,一群人的适者生存。所以传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明确的终点。因为传承本身就是企业要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话题。
“作为四川人,我特别爱苏东坡,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是我最爱的,也许能恰当地送给这个行业的同学们,让我们凝心静气,继续前行。”她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关键词: